“中国制造”为什么不能升级为“中国创造”?中国为什么没有乔布斯?怎样才能让“创新”从媒体的呼吁走进企业的使命和价值观?
我们首先要从外面看,我们要有一个非常好的制度环境。不仅需要和谐、稳定,还要有利于开放、竞争,特别是要鼓励大家敢于在创新过程中犯错误。
我们看所有今天美国的创新者,他们在中国的道德环境,搁在河南、陕西,早就被唾沫淹死了,因为他们做的事情群众都不大会满意。像Lady GaGa,你看她那一头五颜六色的小辫子,搁咱们这儿,她妈早就叫她回家吃饭了。
最近在演《1942》,有一个情节给我的印象很深,那一场灾难导致300万人饿死,逃荒路上,一个东家,落魄成为一个难民,最后由出走变成了逃荒。在这个过程当中,其中有一个情节非常有意思:东家的儿媳妇怀孕了,走不动了,也没车了,他就求农民,长工,把他的儿媳妇放车上,结果长工就对老婆说:他也求咱呢。他老婆说了一句话:解气。
这说明什么呢?就是这个社会动荡的过程当中,没有办法做一件事情,更不要说创造、创新。所以,要解决创新,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有一个法律保护、产权清晰、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
冯仑:创新的逻辑
最近的大会报告当中,有一个提法非常重要,就是要保障民营企业获得资源分配、竞争机会等方面的平等,这个平等很关键。产权充分保障,市场充分竞争,所有的人都公平地拥有这么一个机会,这是所有创新最大的外部环境保障。
外部环境如果具备以后,我们看自己,我们作为企业家自己,要想创新,第一件事情,对自己要有期待,有梦想,有特别强烈的获得成就的欲望。
咱们还接着说《1942》,我看那里面的东家,有一点企业家才能。他逃到最后的时候,对长工说了一句,意思就是你就跟着我吧,我是东家,我知道怎么从穷人变成东家,以后这地还是咱的。你看,他就有这个本事,他知道怎么样从一无所有变成一个有财富的人。他对自己有要求,有很高的期待,这是所有的人创新的开始。
所谓梦想是什么?当你闭上眼睛的时候,你突然在想,人和人打哈欠的时候,能让对方感觉到。现在技术上已经实现了,叫做微信,你打个哈欠,朋友圈都能感觉。这些东西就是我们社会当中,很多企业家最重要的创新动力,这就是梦想。
除了我们的使命和价值观的引导,我们觉得创新还有很多的偶然性,和个人兴趣有关系。现在IT行业很有意思,很多人都是先懂技术,再懂商务,最后懂江湖,传统行业是反过来的。
以前有一个业主租我们的房子,有一次开会碰到他,我说你做什么生意?他说我卖亚当夏娃。我说,你北大的,卖这个?他说:“我北大的当然不一样。你看杜蕾斯,就是一个大而合法的产业。”你看,他有兴趣、有文化,他把一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敏感的事情做成了一个产业,他自己成了企业家,最后还买了我们的房。所以,兴趣非常重要。所有的兴趣、爱好是你一生的导师,有兴趣,就可以不断地学习。
所以,要做到创新,从一个企业和社会来看,我们一定要期盼外部环境对于民营经济、市场经济有公平的法律的保护和充分的支持,同时,建立一个更加完善、更加良好、更加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
本文版权为瀚彰传媒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复制或建立镜像、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