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西方人近代的观点,大国是指强国,强国一定指军事上强,一般来说,军事是经济的直接反映,军事强国的经济弱不到哪儿去,做什么都得有个经济支柱。
自15世纪以来,分别有九个世界性的大国相继崛起。在这条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九个大国崛起的共同因素值得关注: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独立,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重视科学教育以及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同时尊重人才,勇于吸收新思想,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善于学习但绝不简单模仿别国的经验,在尊重已有的国际公约和国际秩序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本国实力并建立新的国际势力体系,后发展国家在国家力量主导下加快现代化步伐等。历史上的大国依靠掠夺殖民地和武力争霸崛起,已被证明结局并不美好。二战后,各国逐渐开始理智地寻找大国之路。比如日本通过跨国公司战略实现了经济崛起,美国在信息革命和高科技领域的领先使得国家持续发展。21世纪的大国必须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以期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这也将是人类共同努力的方向。
马未都:大国之姿
早期的国际政治学者大多坚决地站在现实主义立场,在鉴定大国方面都强调军事力量对于大国的意义。但是其实大国是一个比较概念。例如18世纪中叶的荷兰比100年前要富裕得多,但其已经不再是一个大国,因为此时英国与法国比他更加富有。霍夫曼认为大国就是能够提供自身安全同时又不显著损害本国独立地位的国家,而小国则不然,小国或者以不安全的代价换来独立,或者以不独立的代价换来安全。不能只从军事实力上定义大国,要把大国放在一个国际社会架构中考察其意义。大国是国际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国际社会是由一系列独立政治实体通过共同的规则和制度互动而形成的一个整体,大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是一种构建性关系,制度性、社会性、规则性是大国不可或缺的方面。
现代史上还有一种说法,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都算大国,中、法、俄、英、美,这五国目前在联合国安理会都有一票否决权,所以一旦大国之间有矛盾,有冲突,在联合国的框架下无法妥善解决。
联合国算个什么国,什么国都不是,只是一个国际组织,组织的话一般都可听可不听,所以大国们有利于自己的就听听,不利于自己的就是耳旁风,刮走拉倒。因此联合国给人的感觉就是对小国还管用,对大国没啥用。
历史上没联合国时,都是大国自己说了算,想上哪儿上哪儿,想打谁打谁,没有王法。韩赵魏楚燕齐,都栽在秦手里;元朝人摧枯拉朽,成就了大蒙古地盘,其面积今天听来依然庞大。西方也是,亚历山大大帝的远征,仅11年从马其顿到北非,横跨西亚到印度。古罗马帝国的广场周围,有可容纳25万人的竞技场,有容纳5万人的圆形角斗场,一斑可见全豹。这样的历史大国,随口说出来的话就是小国的道理,而道理就是强者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