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对内GDP贡献过半,对外“中国制造”遍及全球,与此同时,出现了一大批优秀企业家。按照传统的思维方式,即从赚钱的角度来看,很多企业家都很成功。在“拼命赚钱,拼命省钱”这方面,他们做得很出色,但是在“拼命捐钱”这方面,似乎做得不多。一些企业或企业家进行慈善捐款,往往是响应政府部门的要求,或是带有明显的商业色彩,而非出于内心深处的善意。
这其实反映出,我们企业家的财富观停留在财富本身,目的仅仅是“拥有财富”、“实现自我”。这又进一步反映出,我们企业家缺乏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叩问、自省。面对这个问题时,中国的企业家很难作答:“我们生活、工作、奋斗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当人离开这个世界时,生命的意义何在?”
迪拜帆船酒店
当我们面对另一种既有的,却常常被忽视的原则时,便会发现,原来自己仅仅停留在此岸,而非彼岸。时间来到21世纪初,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前后,我们发现,灵魂在徘徊。正是在思考企业使命和个人价值的终极意义过程中,很自然地,我们会向一些国外的标杆企业和企业家学习。
从那里,我看到,他们对于企业使命的思考,是与西方传统文化、社会背景甚至宗教信仰一脉相承的,是一种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行为。谈万科的企业使命、个人价值的实现,只和国外标杆对位比较是不够的,毕竟我们身处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
新教伦理是西方企业家的精神源泉,那么,中国现代企业家的精神源泉在哪里?
本文版权为瀚彰传媒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下载使用、复制或建立镜像、链接。